焦虑,越焦虑就努力,至少看上去努力,此处的努力很多时候已经并不是为了目标前进,而仅仅是为了掩盖焦虑。 因为只有努力着,才能用潜意识告诉自己你瞧,我没有懈怠啊,我还在拼着。 可悲的是,很少人能发现,这样的努力其实根本就是徒劳无功,像等待戈多,像椽木求鱼。 这就是离目标还远的努力者们的焦虑。 离目标很近的努力者,是另外一重焦虑,有趣的是,往往他们离目标越近就越焦虑。 焦虑什么呢? 害怕成功不了,害怕又是一出梦中花、水中月式的虚幻,没准一个闹铃,就把一切成功的喜悦都刺穿、击碎、血淋淋。 为什么说行百里者半九十,就因为最难的恰恰就是最后这十里,这十里发生的变数也最多,就在你期待第一、等待掌声起的时候,没准一个不留神,就被一个像风一般的男子,“嗖”地一声超越了过去,然后掌声响起来,欢喜的不是你。 正因为如此,才有冲刺这一说,所以临近目标的人,往往也要比寻常更加的努力,也更加焦虑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觉,反正我小的时候,没赶上好时候,作业繁重,虽然我自恃有点小聪明,可以用三支笔写作业,但也还是他妈的累啊。 跟女神好上的时候,她摸着我的手心,暧昧的笑,说这么多老茧,你这些年过的真不容易,以后你有好日子过了。 我当时怕破坏了气氛,忍住了没说,尼玛你以为这是撸的,这是小时候写作业写的啊! 那时候虽然作业多,写着累,但还是要坚持写好的,谁让我是课代表,谁让我是第一名,枪打出头鸟,别人写不好没事,我写不好就要吃粉笔。 接回前面,话说当时写作业,写一两个小时,完全没问题,可是一到快写完的时候,手就开始颤,尤其是写到最后几个字的时候,会突然生出便意,有时候几乎控制不住,要先上了大号,才能把最后几个字写完。 而成功以后,努力者们仍然焦虑,焦虑于未到的挑战,焦虑于成功后的无聊,甚至焦虑于焦虑本身。 人们常常爱把无聊和焦虑区分开来,觉得这是两码事,其实很多时候,无聊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焦虑。 无聊往往是因为没有目标,不知道干嘛,坐也不是,站也不是,像具行尸走肉,不由得就考虑活着的意义,想着想着要么焦虑,要么一不留神就抑郁了。 不过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太久,只要我们找到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,焦虑就会短暂消失,既而变成激情,甚至亢奋。 但这种激情用不了多久,焦虑就卷土重来,前路漫漫,别说上下求索,就是左右求索也实在是难,太他妈难了,怎么就这么难…… 还有另一种焦虑,是发现自己过去的努力,原来竟然没有什么意义,要么效率太低,要么搞错了方向,做了好多无用功,要是当初努对了力,老子现在也是号人物。 当然,更多的焦虑在于,虽然想努力,但发现时间不够用,太不够用了,就是把啪啪的时间省下也还是不够用,想着人生苦短,再看看镜子里的自己,那条该死的鱼尾纹,终于爬了上来,再也挥之不去,于是不由得叹气,想着《山丘》里的旋律,咒骂人生太短,唏嘘相见恨晚…… 这里的相见,未必就是姑娘,有可能是一本精彩绝伦的书,有可能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,或者一朵开的刚刚好的花,颜色刚好,气味刚好,可惜心已苍老,不再能欣赏。 这就引用到平时说的七宗罪分别是傲慢、妒忌、暴怒、懒惰、贪婪、贪食及。看起来好像是平行的关系,其实并不是,它们是时间和程度上的递进关系圣经上说过,人不可太体恤自己的身体,贪食会导致,饱暖思,贪婪得不到满足结果就会导致暴怒和妒忌,得到满足后则会演变成后面的懒惰、傲慢。 之所以会懒惰、懈怠、拖延一种东西,往往是因为内心的某种抵抗造成的恐惧,而大脑是个神奇的存在,可对我们的所有情绪进行演习,再而会放大很多我们的心理预设。比如说只是一个半个小时要完成的计划书,你的